当前位置:首页 > 篮球赛事 > 正文

权健企业国籍溯源:中国本土品牌的跨国发展之路

在全球化的浪潮中,中国本土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始终伴随着争议与探索。其中,权健集团的跨国发展之路,既展现了民营企业借助传统医学概念开拓市场的野心,也折射出中国品牌在海外扩张中面临的复杂挑战。这家以保健品直销起家的企业,在巅峰时期曾将业务延伸至俄罗斯、东南亚等地区,试图通过“中医药国际化”的叙事构建商业版图。其发展轨迹中的法律争议与模式缺陷,最终让这场跨国试验成为值得深入剖析的典型案例。

一、本土崛起:直销模式与“自然医学”的包装术

权健企业国籍溯源:中国本土品牌的跨国发展之路

权健集团2004年成立于天津,其创始人束昱辉(原名束必和)通过改名重塑身份,宣称拥有“清华大学管理系毕业”背景与“中医世家”传承,构建起企业核心人设。早期,权健以火疗技术为核心卖点,通过“火龙液秘方”专利(后因未答复审查意见失效)和火疗馆加盟模式迅速扩张。这种“两三天培训即可上岗”的轻资产模式,吸引了大量希望通过低门槛创业的加盟者,形成以天津为中心的辐射网络。

在品牌塑造上,权健巧妙模糊保健品与医疗的界限。通过自传《生命的代价》等宣传材料,将火疗包装为“古代宫廷秘术”,将保健鞋垫“骨正基”标榜为治疗颈椎病的神器,甚至宣称其产品具有抗癌功效。这种策略成功利用了消费者对传统医学的信任,结合直销模式中“暴富神话”的激励,使其2017年销售额突破百亿。

二、国际化布局:中医药叙事与海外市场试探

权健企业国籍溯源:中国本土品牌的跨国发展之路

2016年,权健启动全球化战略,首站选择俄罗斯。这一决策背后存在双重考量:一方面,俄罗斯及东欧市场对替代医学接受度较高,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,该地区约30%人口使用草药疗法;欧洲药典在2016年已收录66种中药材,为中医药产品出口提供政策便利。权健在莫斯科设立分公司,主打火疗馆与中草药保健品,试图复制国内“加盟+培训”模式。

为强化国际形象,权健参与多项行业活动:

  • 学术背书:通过赞助国际中医药学术会议,将企业技术包装成“中西医结合创新成果”
  • 文化输出:在海外宣传材料中强调“中华五千年养生智慧”,将火疗与针灸、推拿并列为传统疗法
  • 资本运作:成立海外投资公司,参股当地健康产业项目,例如2017年试图收购乌克兰某温泉疗养中心
  • 但这种扩张存在明显缺陷。对比安踏通过收购FILA、亚玛芬体育实现品牌升级的路径,权健缺乏对目标市场消费习惯的深度研究。例如,其主打产品火龙液的主要成分(红花、防风等)在欧洲属于常见草药,难以支撑高端定价;而火疗服务因安全标准问题,在德国等严格监管市场遭遇合法性争议。

    三、模式困境:法律风险与信任危机的连锁反应

    权健的国际化进程始终伴随国内经营模式的阴影。其核心问题体现在三方面:

    1. 传销基因的跨国移植

    国内发展依赖多层级分销体系,会员需购买数万元产品获得加盟资格。这种模式在俄罗斯被包装为“健康事业合伙人计划”,但2018年捷克监管部门发现,其奖金制度涉嫌违反欧盟《反金字塔销售指令》。

    2. 产品合规性争议

    在东南亚市场,权健“本草清液”因未申报药物成分遭马来西亚卫生部查处;其宣传“调节免疫力”的保健食品,在澳大利亚被要求标注“不能替代药物治疗”警示语。

    3. 文化认知错位

    试图用“中医养生”概念打开欧美市场时,遭遇专业机构质疑。例如英国补充医学研究所指出,权健将彝医火疗法简化为商业项目,缺乏专业医师诊断环节,违背传统医学。

    四、崩塌启示:跨国发展的合规性重构

    2018年底,丁香医生《百亿保健帝国权健》一文引发舆论地震,暴露其国内违规经营问题。这场危机迅速波及海外业务:俄罗斯加盟商集体诉讼虚假宣传,乌克兰合作项目因资金链断裂中止,最终导致全球化战略全面停滞。

    对比健康跨国企业的成功经验,权健案例提供三重警示:

  • 合规先行:安踏收购亚玛芬体育时,聘请专业团队评估劳动法、知识产权等风险,而权健忽视国际市场监管差异
  • 价值重构:李宁通过“国潮”设计重塑品牌,权健却停留于概念炒作,缺乏核心技术沉淀
  • 社会责任:跨国药企诺华在海外设研发中心深化本地合作,权健的“掠夺式”扩张难以建立长期信任
  • 五、中国品牌出海的范式转型

    权健的跨国试验虽以失败告终,但其反映的问题具有行业普遍性。数据显示,2015-2020年间,中国健康产业海外投资中,23%因合规问题终止。当前企业出海已呈现新趋势:

  • 技术驱动替代模式驱动:如药明生物通过CDMO模式切入全球生物药供应链
  • 本地化深耕替代快速复制:迈瑞医疗在欧盟建立定制化产品线,满足不同市场医疗标准
  • ESG体系构建替代短期盈利:百济神州将临床试验标准同步应用于新兴市场
  • 这些转型方向表明,中国品牌的跨国发展正在从“机会主义扩张”转向“价值共生体系”建设。而权健的故事,终将成为商业史上警示后人的注脚——没有扎实的产业根基与合规意识,任何国际化叙事都不过是空中楼阁。

    相关文章:

    文章已关闭评论!